蒙氏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蒙氏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蒙氏教学反思1八、九月分,我们参加了“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我在本期班主任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了班主任培训中六个模块的内容:模块一:班主任的每一天;模块二:班主任与每一学年;模块三:班主任与每次活动;模块四:班主任与每个班级;模块五:班主任育人与管理专题讲座;模块六:班主任与每个学生。从以上内容得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养成励志学习的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使我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学用结合,提高自身素质
我在本期班主任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了班主任培训从以上内容得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新时期的班主任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要不断地学习班主任管理的先进经验,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自己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班级工作就能得心应手,有声有色地履行班主任职责。
二、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
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倾听,与学生在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与学生的谈话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听了讲座后,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为表扬使学生扬长避短,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便会失去信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很难进步。有句话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学生中少批评、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集体性的奖励要多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在一个优秀组织,并且希望成为这个组织的优秀分子。集体性奖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教育和影响每一位学生。有位教育家讲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够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能激励学生,使他们不断争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那么你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生活上知足常乐,同学之间助人为乐,学习上自得其乐,身体健康快乐”,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三、班主任应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
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一个好的班级评判标准,不光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上,更应该是看在这个快乐成长的园地里,老师,学生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乐。作为班主任,担任着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的任务。一个魅力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教会学生设计“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来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培养班级主人翁意识。集集体的力量,科学管理班级,共同开创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四、班主任首先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因为班主任的喜怒哀乐都在影响着学生。班主任时刻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珍惜所拥有的,淡化我们没有的东西,换个角度思考,适应所面临的环境。当你有苦恼时不妨向学生诉诉苦,当你高兴时不妨告诉学生使你高兴的事,这样你的苦恼可能会减少一些,可能会更让你的心情充满阳光。同时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加上恰当的语言,会使你的教育事半功倍。
五、要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老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才会被学生悉心接受。老师要得到学生的认可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有特定的人格魅力,能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六、班主任工作要有艺术性,要讲究方法。
枯燥的说教第一二次有效,第三四次那就只能算唠叨了。事实胜于雄辩,与其喋喋不休地灌输理论,不如让事实证明一切。善于从生活中截取事例,运用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眼有所见,心有所悟,这比说教要管用得多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有助于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民主、自主的意识,由于它以学生兴趣为前提,通过各种可接受的方式去接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要将这次班主任培训学到的经验、方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去,为了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班级工作,我要对自己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进行创新。我将力争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满意,在教育教学上称职的优秀班主任。
蒙氏教学反思2拼音教学到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一个比较有深度的地方了。主要是d的出现,加深了bpd的混淆,这对于每届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题。b和p通过游戏区别记忆,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学习声母中,主要发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想方法记住这些声母朋友。在读中强调读得短,在写中,主要强调写字姿势和静下心认真写的习惯。
在编儿歌的时候,我决定帮助孩子从情境图来记忆字型:闹钟笔筒ddd初步复习和抽查下来,效果相比其他儿歌更好一些。有几个孩子n,l不能正确区分,好象是自身的发音缺陷,纠正非常困难。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了情境的创设,如学习字母的书写时,我说,哪吒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认为你们比他更聪明,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就认识了n和l,并且读准了它们的音。现在,我们又要进入“书写天地”啦,哪吒小哥哥要在你们中间找出一位“书写大王”,拜他为师呢!你想做他的老师吗?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要把字写好的欲望,在音节的学习过程中,我又这样创设: 闹钟是个歌唱家,你们听,它在唱什么?乡下孩子割好了猪草,要把猪妈妈和小猪赶回家,他应该怎样喊呢? 你们一定知道小汽车的喇叭是怎样鸣叫的吧!农民伯伯开拖拉机时,你能听到什么声音呀?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乐学情绪.
蒙氏教学反思3我作为“蒙班”这个有着特殊教育体系的班级教师,从刚进这个班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踏上了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的旅程,真心的希望自己能在蒙特梭利新型教育的指引下,用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引导着
我的孩子们,做一位真正称职的观察者,准备者,辅助者和促进者! 在我们这个蒙氏班级里,每个孩子都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虽然他们的那个年龄段都有,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喜好, ……此处隐藏8994个字……,通俗的含义就是说不是所有时间、地点发出声音会获得效果,而应该因时、因地而异。往往对于类似操作步骤的传授方法是,我有时一遍一遍地讲着,恨不得都把它塞进孩子们的耳朵、大脑中,可往往效果不佳,孩子们也产生厌烦心理。有时抽象的语言对于他们似乎很难理解,因为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原来“无声的语言”来指示他们,动作的夸张、速度的缓慢、眼神的交流,让孩子在其中自然而然地被吸引,然后他们会全神贯注的注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一个的操作步骤,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一切的行为中没有一声语言的解释,有的是夸张的慢动作、眼神的环视,竟然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在他们之后的操作活动中竟然和我的步骤一样,井然有序。 可见课前的准备,教具的操作规范对幼儿起着很大的影响。
蒙氏教学反思13案例背景:
琳琳今天选择的是“金属嵌板”的工作,在我和她一起复习了金属嵌板的名称之后,她便开始了拓印金属嵌板的工作。只见琳琳将金属嵌板依次从嵌板中取出,比较认真的放在了纸上。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琳琳东张西望的去取水彩笔了,她的目光从身边的一个小朋友身边扫过,虽然只有短短的路程,平时顶多20秒钟,她却用了1分钟。放下水彩笔坐下来,琳琳准备拓印画了,可明明是要用彩色笔来描画,她却站起来说“我的铅笔不见了”。于是,她走到了第一组、第二组,把小朋友的工作全都看了一个遍,也没有找到她所谓的铅笔。这下,她才开始做工作。在她工作的40分钟里,她共碰掉了旁边阳阳的彩色圆柱体3次,注意力一直在分散,显出了相当不集中的工作态度。
案例分析:
琳琳最近选工作总是显得没有耐心,不能坚持把自己的一份工作做好。今天她的表现,不禁让我想起了几天前她选择的一份按规律排序的工作,当时也是琳琳自己选择的这份工作,但选到后,她并没有因为这是自己所选择的工作而认真去做,她同样是在东张西望,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不是坚持按规律排序,而是随心所欲的将物卡摆到卡纸上,对我的指导也听不进去,还影响别人的专心工作。这两次相隔不远的类似情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最近琳琳在选择了自己的工作之后,总要起来浏览一下其她小朋友的工作。我分析,也许她在看别的小朋友的工作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如果有,她便会确定下次它所选择的工作内容。但当她真正选到自己预定的工作时,如果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有挑战性,她便会比较安静的做下来,比如:日常剪的工作、数学塞根板的工作等,一旦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没有挑战性的时候,她便会出现以上那个所描述的行为与表现:不安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去影响别人的工作。
对应策略:
琳琳的表现引发了我的思考,因为她有些“不同寻常”的行为。于是我翻开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在书中找到了一些启示“如果儿童没能在有助于她发展的活动中找到刺激,那她就完全会只是简单的被物品的外形所吸引,渴望拥有它们。拿到某种东西是容易的,它并不需要知识和爱。儿童的心理能量由此被转移了。”这是蒙台梭利对“占有欲”一节的论述,我觉得,琳琳目前就出现了这种状况。看到别人的工作,她的心里会产生一种想占有的欲望,到了选择工作的时候,这种欲望得到了满足,所以她会无所谓,因为并不是每次工作都充满了挑战。针对琳琳近期的表现,我觉得调整琳琳的心态是改变她的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老师的正确引导则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我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不管琳琳每次工作的状态如何,我都要肯定她的工作,肯定她选的工作和她在工作中的某一个优点,从而让琳琳知道每次她选择的工作,老师都会注意,她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这份工作对她来说非常合适;
2.增加在琳琳身边的指导次数,对她的工作多关注,让她知道老师很关心她的工作并会帮助她来做更有趣的工作;
3.适当的时候,可以建议琳琳选择一些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工作,帮助她不盲目的因单纯羡慕别人做的工作而选择与别人相同的工作;
4.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在幼儿中建立琳琳的自信。这个年龄的幼儿,羡慕并想“占有”的行为是很正常的。作为老师,只要发现问题之后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在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尊重幼儿的选择的前提下,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与工作方法还是有必要的。在实施措施的过程中,我会坚持正面引导,相信琳琳会改变。
蒙氏教学反思14教学反思: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让孩子因长江而自豪,因祖国而骄傲!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品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教学过程要抓住孩子的心。
教学过程中,起初我以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直抒胸臆的诗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质疑:“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长江有‘母亲的情怀’?”仔细想来,这首诗是将长江的“无穷的源泉”和“母亲的情怀”有机结合、相互交融来写的,没有必要将哪些句子是写“无穷的源泉”,哪些句子是写“母亲的情怀”这样分开来理解。只要学生能从诗句的品读中领悟到长江具有“无穷的源泉”和“母亲的情怀”这两点即可,哪怕从同一个诗句中既领悟到长江无穷的源泉,又感悟到长江母亲的情怀,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可。这样孩子就不会为理解而理解,而是将心中的长江形象与祖国山河的壮丽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从而赞美和依恋。
二、指导朗读要抓住孩子的情。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所以我第二个方面我必须在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上下功夫,读出情感,读出味道。让孩子在多媒体教学纪录片的配合下,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诱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共鸣。最后使孩子们的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这堂课我认为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我想诗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在语言文字中充分挖掘孩子的情感,让孩子实实在在地去感受中华文字的美。
蒙氏教学反思15今天,我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工作——插的工作,直接目的是学习按规律排序。
搜寻了班里的材料,我选择了雪花积木为主,其他可以插的小玩具为辅。活动中,女孩组参与的展示活动是两种颜色的雪花积木交替着插,完成后的形状为一条直线,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难住了几个孩子,因为他们虽然取对了雪花积木的颜色,但却不知道插在什么位置上,我反复的让孩子们观察,我插好的积木,同一种颜色的积木都是或平或立的,经过观察实践,女孩都掌握了这项本领,在老师展示后的操作中,孩子们不会利用其他小玩具两种颜色交替着插,很棒的!
为了灵活的进行这项工作,我在男孩组的展示中,换了另外一种方法,给孩子们提供的材料是一片同种颜色的积木,4片同种颜色和4片同种颜色的积木,来用交替排序的方法插花。
这样,在晨间区域自选活动中,孩子们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学习,等于在一次活动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学习交替排序,避免了枯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每次活动中,老师的多加用心,都会为活动添上精彩的一笔。为此努力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