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与问》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学与问》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学与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
共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轻声)日新月异坚持不懈
翱翔瞬息万变(翘舌音)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3、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4、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5、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8、师: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 ……此处隐藏1432个字……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
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学生简介哥白尼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学生齐读
指读,齐读
指名学生说
学生回答
指名说,齐说
学生齐读
把这两句话说给自已听
指名说,齐说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刻体会到“多问”的重要,同时结合重点句子的人称改写,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去说,这既是人称改写的训练,又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落实。最后以名言总结,其目的是将“好问”在学生心中扎根。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完成题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5、齐读《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7、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
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5、送给大家一首诗:问到底(出示)
学生默读
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指名简要介绍
学生说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学生齐读
学生说: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自由读,独立思考
学生齐读
学生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齐读
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齐读
紧扣开头的中心句,结合具体事例,当堂练习,学练结合,让学生经历求知的过程,在体验中,收获方法,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我在学、我在探究。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学会”的智慧。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感想的也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习惯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和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评
师评
同学评
总评
认真专注(20分)
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主动参与(20分)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我都举手了
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扬。
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另一个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
在整个教学中,我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为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更加能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飞得更远。”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再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学以至用。
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很有限,在提问到相关课外知识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回答完整,这说明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自由表达(10分)
发言时声音响亮
善于合作(15分)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独立思考(15分)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于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欣赏自我(10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