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设计 篇1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xx广场的升旗仪式。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教学理念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预设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会写“广、升”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等。
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1、复习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自由叫叫他们的名字。
出示三个笑脸,猜猜每个笑脸后面藏着哪个字。要求讲清是第几排第几个什么字。
2、复习词语:多想、告诉、小路、不能、北京城、xx、广场、升旗
指名读、带读──齐读。
二、学习一、二两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xx,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女孩子一起读一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回答:
⑴理解“遥远”
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是呀,北京城离大山很远很远,从大山那边坐火车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北京,北京城实在太遥远了。
出示词语:(遥远)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读一读。
⑵山里的孩子即使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了大山,坐火车去北京还要很长时间。
出示句子: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指名读──齐读。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⑶理解“壮观”
出示词语,读词语。
北京虽然非常遥远,但它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都很向往的地方,特别是xx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参加这个升旗仪式吧!
播放录象:升旗仪式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是呀!看到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听到嘹亮的国歌声,你还想到了什么?xx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和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比有什么不一样?
F、每天早晨,当xx广场上五星红旗与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候,工人、农民、学生都注视着红旗,向我们的国旗致敬,广场上人是那么多,解放军是那么威武,这场面是多么壮观呀!你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出示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xx,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
先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
男女生比赛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学习第三句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我们小朋友和这位山里的孩子一样是多么渴望能亲眼看看xx广场上那壮观的升旗仪式啊!
1、指名多生说,你想去看看吗?
2、我们小朋友都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吧。出示课题齐读:我多想去看看。
3、如果我们小朋友真到了北京,除了去看xx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你还想去看什么?
4、北京值得去看的地方确实很多,老师收集了一些北京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课件逐一出示图片,配以教师的讲解:
xx、xx广场、万里长城、故宫、天坛、香山公园、北海公园、中央电视台
5、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更想到北京去看看了?
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愿表达出来吗?
出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⑴先和同桌相互读读这句话,比一比谁更能把心里的渴望读出来。
⑵指名读
⑶想读的站起来读
⑷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吧。齐读。
四、配乐诵读全文
多么强烈的渴望啊!让我们拿起书,把全文深情地读一读。
五、总结
过渡: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了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与向往,又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此时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
1、出示句式:北京,我想对你说。
自由说──指名说。
2、是呀,北京你真美啊。我们爱北京。
出示句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五星红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风景如画,每年都吸引着数千万国内外的游客。2008年,北京将举办夏季奥运会,到时北京将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让我们共同期盼,共同等待。让我们再一次道出我们的心声:
出示课题,读题:
⑴让我们男孩子从心底里大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⑵女孩子甜甜地对北京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
⑶我们一起怀着对北京的无限热爱,无限向往,一齐说。
六、写字
指导书写“广、升”。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xx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
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xx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时,学生们便情不自禁地起立,唱起了国歌。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看看北京,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此处隐藏22284个字……态度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将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语言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读、写、议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区别形近字
1.出示“但、担、峰、蜂、锋”
2.指名读
3.交流讨论这两组字中三个字的不同之处。
4.分别给它们组词。
二、走进“我能写”
1.学生自由读这四个词语。
2.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讨论学习。
3.从这些带点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
汇报你的发现。
4.写一写这样的四字词语。
三、走进“我能填”
1.出示这些词语,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2.在小组内互相学习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徘徊盘问
溜达疾步
3.把词语按要求分类,完成填空。
4.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说、走”的词语?
四、积累词语
把你喜欢的词语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古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完成春联的活动策划。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等方式完成语文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感受春联的奇妙。
教学重点:
端正态度,放开手脚,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各种活动
教学难点:
深入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团结协作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学习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解题,作者介绍。
解题:惠崇,宋朝著名画家,是个和尚。
《春江晚景》,这是惠崇创作的一幅画,这首诗就题写在这幅画上。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3.理解诗意。
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的意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甜辞方法?
4.小结
5.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春联活动策划
1.出示春联,指名把这副春联读出来。
2.介绍春联的有关知识。
春联在我国源远流长,是祖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3.活动策划
收集你感兴趣的春联,策划一次活动。
收集春联,朗诵春联,书写春联,张贴春联。
4.布置任务:课余时按策划完成活动。
5.检查活动完成情况。
语文教学设计 篇14一、导入:
课文中没有一个穷字,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感受到穷人生活的穷苦、艰难与悲惨。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却让我们的心灵被渔夫夫妇的勤劳、善良、坚强所震撼!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用心灵去触摸、去感受大师的语言和思想。
二、目标出示: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对照一下,看哪几条是你本课中新接触,需要在学习中特别注意的。
1、梳理课文重要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句段谈这样写的好处。
2、运用环境、对话或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3、从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中继续体验穷人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
4、人人参与,热情投入,在合作中提高
三、小组展示,梳理写法:
先来看导学提纲上的第一个问题: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最后选择你们组认为体会最好的一点进行全班汇报。哪位组长说说,小组交流时你要做好哪些安排?(学生发言)一是安排好本组内的发言顺序,二是安排好汇总记录,三安排好全班交流时的发言人员。哪位组员说说,这一环节中你应做些什么?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做什么?
1、环境描写:通过室内外的环境的对比,烘托出桑娜勤劳的品质。
齐读这段话。是啊,屋外的天气那么恶劣,可小屋里却如此温暖舒适,多么勤劳的桑娜啊。
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心情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感受,环境只是为烘托人物而做的。
课前布置大家背诵这一段,请同位检查一下。
2、心理描写:通过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感觉到桑娜当时的紧张、不安,矛盾的心理。让我们感觉到桑娜本性的善良。
出示这段话。让我们再次走进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我提示,大家读:桑娜在猜测,在自责……桑娜以为丈夫回来了,吓了一跳……桑娜后悔自己没考虑周全,……桑娜坚定了信心……一段心理活动,让我们在体会到了桑娜不安的心情,更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
再来想一想,作者不是桑娜,他为什么会把桑娜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如此真实、生动?(板出:设身处地)
此时此刻,你就是桑娜,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
3、对话描写:通过这些对话描写,这些对话非常朴实,他们没有交流一些豪言壮语,却让我们感觉到渔夫和桑娜一样,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对话确实要朴实,要符合人物的特点,除此之外,对话描写还要注意哪些问题?自己读读这一部分,想想看,然后和同位交流交流。(学生能说出说话前都加上了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这样使对话更形象。)
师出示:完全说在前,对比读。谈谈读后的感受。
这些对话是运用了说的四种不同形式,使对话不单一,很灵活。
小结: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要善于运用说的四种形式,而且提示语的运用至关重要。
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作者留给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现在,我们要接过作者的笔,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接着看导纲的第二个问题: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汇报,老师有一点要求,汇报时,不要照搬导纲上的答案,要将它压缩成一句话。()时间,()事,赞美()的()品质。看谁的概括能力强。
小组合作练笔:
出示合作要求:
1、选择故事,确立方法:选择小组内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和最喜欢的一种写作方法
2、口头续编:小组成员口头合作续编片断
3、个人练笔:在小组口头续写的基础上,个人练写
4、欣赏修改:小组成员互换作品,欣赏修改,选出最优作品。
小组展示,评价。
小结:时间关系不能所有优秀作品都展示,课后,请这些同学领作文纸认真抄写,装订成作秀作文选,供同学们学习。
四、总结布置作业: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将故事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