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争吵》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争吵》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的表现,体会争吵后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的道理。
2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
3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的道理。
难点:体会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谁和谁争吵?
2,为什么争吵?
3,多好的朋友,可为了一点小事而发生了争吵。争吵之后,他们各自的表现怎样呢?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吧!
活动2【讲授】走近“我”和克莱谛
1,学生感情朗读第5-8自然段。
讨论:争吵后,“我”和克莱谛各自有怎样的表现?
(1)自读课文后,参与小组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讨论。
先说说克莱谛:
a他不时用眼睛瞟“我”,流露出的是悲哀,不是愤怒。
(可以体会到他此时为争吵而后悔)
b他两次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他是想告诉“我”,让“我”认真听讲,放学后在和“我”解释)
再说说“我”:
c争吵后,“我”也十分后悔、难过,从第五自然段可以读出。但是“我”没有勇气认错。
d克莱谛两次对“我”说的话明明是安慰“我”,“我”却误以为他放学后要找“我”算账。
2,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活动3【讲授】感悟克莱谛的友善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9-13自然段。
讨论: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克莱谛的友善。
(1)学生感情读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
出示:“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2,指名读这段话,说说你的体会。
(面对向自己举起戒尺的朋友,克莱谛不仅没有发火,反而微笑着,温和地提出重归于好,不计较“我”的一错再错,他的宽容让我们十分感动。)
活动4【讲授】接受教育
1,齐读第14自然段。
出示父亲的话:(1)“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2)“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2,齐读父亲的话。
,3,交流你的体会。
(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
1,课外读一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2,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活动7【活动】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2,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活动8【活动】板书设计
“我”————克莱谛
吵架原因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
(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
活动9【活动】教学反思
《争吵》叙述了克莱谛和“我”之间因为作业本不小心被弄脏了而引起争吵,最终,在克莱蒂的主动认错下,圆满解决了矛盾的故事。本文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争吵》这篇文章时,我侧重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我”跟克莱蒂发生争吵之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到事情真实具体,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克莱谛的友善。并从中明白在和同学朋友相处时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父亲说的话,并体会其中的意思?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争吵》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承认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不料 既然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谁与谁争吵?
他们为何争吵?
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
(对预习认真, ……此处隐藏28869个字……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戒尺”。
《争吵》教学设计15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本课13个生字;理解“嫉妒、缘故、诚心诚意、防御、毕竟、不料”等词语,会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重难点:
1. “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及内心的感受,以及父亲的话。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介绍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中《小石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了解“我”和克莱谛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的过程。
2、学习根据人物的情绪、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我”和克莱谛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人物的情绪、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向你们介绍的《小石匠》这个故事,选自意大利亚米契斯写的小说《爱的教育》中。书中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同学和老师之间充满着爱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故事《争吵》。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①谁和谁争吵?为了一件什么事?
②争吵以后,“我”心里觉得怎么样?
③结果怎样?父亲对这件事满意不满意?
2、学生自读。
三、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课文主要内容的词句
1、各自阅读,画出重要词句。
启发:这篇课文是写“我”和克莱谛从争吵到和好。根据这样的内容,哪些词句是主要的呢?
生:“后悔不该那样做”
生:“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生:“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生:“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生:“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生:“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结对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体会它们的意思。
2、指名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了解“我”和克莱谛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读讲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各自轻读,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语气。
2、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的发生,用交代的语气读,注意句号后的停顿。最后一句“我火了,骂了他一句。”表现我的情绪,读时要加重语气。
3、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话,仍然怒气未消,要表现出“我”内心的不高兴。报复:用敌对的行动回答对方。但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心里想的;声调不能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来表达。
4、在第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怎么来读呢?读人物的话应该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大家在下面试着读读克莱谛的两句话,读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语气。(学生各自练习。指名读。齐读。)
5、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发生争吵以后,“我”心里怎么样?
2、自己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我”心里想了些什么?
3、再默读一遍,看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我”很后悔。 第二层:“我”想到克莱谛是个好人。
第三层:“我”认识到应该知错认错。
4、指导朗读:(轻声地,充满后悔的情绪。“后悔”,对过去做得不对的地方感到遗憾。“我”想到克莱谛在自己家和“我”家的表现,要读出“我”对克莱谛的好感。最后一层要表现出“我”的犹豫,心里很矛盾。)
5、争吵后,“我”后悔了,克莱谛呢?“瞟”不是正眼去看,是斜着眼看,而且是“不时”地瞟“我”。不时地:不断的意思。克莱谛不时地“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可以知道克莱谛心里怎么想?(为争吵难受,争吵多么不好,要是没发生争吵有多好。)我们朗读时“不是愤怒”,轻读;应强调“而是悲哀”。
6、下面两人的对话怎么读,一个是后悔,一个悲哀。那“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等着你!”语气要显得无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边等你!”感情不同了,语气也变了。
7、把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再读一读:“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是这样做的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这一段写放学后在路上发生的事。我们可能会为他们担心,是不是会打起来。事实怎样呢?
2、指名轻读第三段。
3、读了这一段,你仿佛看到怎样感人的场面?
4、“独自在街上走着”,此时“我”的心情不会好。“独自”要突出。
“我愣住了。”说明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为什么会愣住了?
5、“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克莱谛说这句话时态度会怎样?(态度很诚恳,语气很恳切)
6、“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说两遍表示“我”怎样呢?
7、指点:俩人都十分后悔,都深深地体验到友爱多么好,争吵多么可悲,多么不应该。
8、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亲把脸一沉说的话,该怎么读?
3、指名读父亲的话。
4、齐读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突出:“既然……就应该……更不应该)
5、轻声齐读全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现在我们来评判一下,“我”和克莱谛两人,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今后你遇到类似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五、课堂作业(造句)。
缘故——
诚心诚意——
板书设计:
“我”
吵 和
争吵 { }宽容、知错即改
架 好
克莱谛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资料提供者: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