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音乐学院
说
课 题:
专 业:
班 级: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课 稿
六年级音乐课《茉莉花》
音乐学
10、1
李 刚
20101141079
郑伯英
20xx-03-15
六年级音乐课《茉莉花》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茉莉花》
2、欣赏感受不同形式版本的《茉莉花》 3、演奏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的:
1、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民歌《茉莉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通过对《茉莉花》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对祖国的热爱。
2、接触多种形式的《茉莉花》的音乐作品,能够从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以《茉莉花》为对比,能够听辨并能够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竖笛演奏、能通过小组的合作,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演唱演奏《茉莉花》 教学难点:
能在不同形式的演唱中体会《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请学生闭眼,老师手拿花让学生闻,让学生猜是什么?(茉莉花) 2、简介茉莉花来历
师:是的,我们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茉莉花,茉莉花原产于印尼等国,在宋朝时期传入我国。它洁白无瑕,美丽动人。茉莉花香气芬芳,经常用来熏茶。(出示图片)
3、师:茉莉花虽然是印尼传入我国,可是歌曲《茉莉花》却是我国传到国外的。这是我国最最经典的一首民歌。 二、欣赏歌曲《茉莉花》
1、欣赏雅典奥运会歌曲《茉莉花》(百度且搜索雅典奥运会《茉莉花》,学生观看)
先让学生说说对这首歌曲的一些了解,然后老师作简单介绍。
师: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导演了的颇具中国特色的表演,《茉莉花》的乐曲在几位
女子民乐手的演奏下响起,现场的观众们已经完全陶醉在了这首颇具东方特色的乐曲声中 最后一盏大红宫灯在主席台上慢慢升起,而女童稚嫩的声音演唱起的《茉莉花》更是更大程度引发了看台上观众们的共鸣。当女童在表演即将结束时,用她稚嫩的声音,用英语向全场观众喊出:“欢迎你来北京”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你们观看完这些画面有什么感受?(自豪、骄傲)
2、欣赏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师:这是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茉莉花》,04年著名民歌歌唱家宋祖英在悉尼的演唱会的第一首曲目就是这首《茉莉花》。让我们来欣赏这位第一个在悉尼开演唱会的歌唱家宋祖英的演唱。(百度且搜索视频宋祖英悉尼歌剧院《茉莉花》,学生观看)
师:你看完这首曲子有什么感受?(生:唱得很美、很好听……)
师:是的,宋祖英把《茉莉花》带到国外,让国际友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美,歌唱家宋祖英美妙的歌声象茉莉花的花香一样芬芳迷人,她演唱的第一首曲子就是《茉莉花》,老师愿茉莉花的清香永远留在每个同学的心里,让我们在茉莉花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到中国音乐的魅力。
三、学唱歌曲《茉莉花》
师: 《茉莉花》这首歌已为我们搭起了走向世界的桥梁,连外国人都广为传唱,作为我们就更应该学会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会这首歌?(学生:有)
1、学生跟随音乐伴奏轻声哼唱,第一遍用哼鸣轻声演唱,然后用LU音演唱,由于歌曲学生较为熟悉,所以演唱旋律较为容易。(出示歌谱,也可用百度且搜索获取)
师:这首曲子,我们都很熟悉了,现在老师用琴声演奏旋律,你们能轻声哼唱吗?(能) 2、学生试着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寻找歌曲旋律的特点。
师:哼唱旋律时你发现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了吗?(学生回答)
师:(先对学生的回答做个小结),那我们现一边随老师的琴声哼唱,一边用手把这首歌的旋律线画出来,然后再和刚才你所想的做一个对比。
3、学唱歌谱
师:我们找到了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有相同的乐句、有附点音符,那现在我们分组把这首歌曲的歌谱唱出来,然后比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又唱得最好。(3分钟练习好后,分组唱,竞争拿第一名)
4、有感情的唱歌曲
师:歌谱唱好了,我们想像宋祖英一样唱得好听,就要具体分析这首歌曲的情感变现了,先请大家找出歌曲中的力度记号,看一看这些力度记号与旋律线有什么关联?(学生讨论进行)
5、在旋律的伴奏下,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茉莉花》,演唱时应注意旋律起伏、强弱变化。
四、欣赏、对比《东边升起月亮》
1、欣赏《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师:我们的《茉莉花》这首歌曲,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中片断就采用了《茉莉花》的曲调。音乐代表女主角——中国元朝的一位公主图兰朵。这个旋律在歌剧中很多重要场合出现。接下来,我们一同来听听歌剧中出现的茉莉花旋律。同学们可以在听的时候哼一哼,感受一下图兰朵中的有什么不同? (百度且搜索视频《东边升起月亮》,学生观看)
2、学生谈谈这两首曲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老师作简单小结,学生再次欣赏歌曲,轻轻跟着哼唱旋律。
师:随着《图兰朵》的巨大成功,《茉莉花》也第一次正式为西方人所熟知。在他们看来《茉莉花》是中国特色的最好代表,可以说《茉莉花》是中国的名片。直到今天,在世界各地会唱中国国歌的人很有限,但会哼唱《茉莉花》的人却处处都有。 五、演奏歌曲《茉莉花》
1、观看中国民乐合奏的《茉莉花》(百度且搜索视频民乐合奏《茉莉花》,学生观看) 2、竖笛演奏《茉莉花》
师:刚才我们学会唱了,现在有欣赏了名族乐团的演奏,现在请同学们看着歌谱,用竖笛演奏一次。
3、分组合作
师:我们今天把这首《茉莉花》学习得比较透彻了,我们还可以演绎得更好呢。请你们想办法多形式地进行演绎这首歌曲。(分组进行表演,以竞争的办法,鼓励学生多想法子多形式进行表演,老师及时给予表杨) 六、拓展
1、茉莉花的演唱形式
师:《茉莉花》发展到今天,作为中国一首经典的民歌已经被无数人传唱,唱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由 ……此处隐藏6371个字……作探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学
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七、教学准备: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八、设计思路
1、激发情感,感受美。《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为整堂课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想不想欣赏桂林的美丽景色,领略它独特的美?”(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这旖旎的风光,美丽的景色,我们不禁为之陶醉。观看后大家还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学生们各抒己见)“想不想到桂林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桂林,好吗?”对于从未到过桂林的学生,看到这样如诗如画的画面,情感很快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之中。
2、激发想象,感悟美。优美的语言文字如果没有视觉形象,学生领会是比较困难的,运用电教媒体将其变成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激发他们的想象,很容易地感受到文字的美,对文章内容的领悟会层层深入,进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重点学习桂林山水特点的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作者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设计了以下环节:
(1)在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多媒体先后出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两个词语。并质疑“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已经够美的了,为什么作者要提出‘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有什么不同之处?”继续播放课件(出示分别具有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进行比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当学生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时,我再次加以开放:“漓江的水有多静、多清、多绿?”结合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描写漓江水美的句子,采用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小组赛读、同桌对读等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评价,最后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师生共同背诵。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和有声有色的朗读,使学生的身心很自然地融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深刻地感悟到课文的语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为了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在学习桂林山这一段内容时,我与学生共同总结了学习漓江水的方法,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用课件出示了学习漓江水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感受桂林山的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泰山、香山和桂林山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品词析句,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
3、升华情感,体会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感染力强,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情感的体验也会步步加深。
当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的余音还在教室里缭绕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并带着对桂林山水浓浓的喜爱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把学生再次带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美的形象、美的情调、美的旋律发出由衷的称赞。
九、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
漓江水 清
绿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奇 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 秀
险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直观形象,条理清晰,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为下一节的文章结构“总——分——总”的学习打下基础。
说课稿 篇6从《大纲》要求看,古代戏曲属于我国优秀文化范畴,主要在于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说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高中教材中唯一的一个戏曲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了解古代戏曲常识,培养戏曲鉴赏意识,初步涉入戏曲欣赏的瑰丽之门。《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戏曲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又位于单元之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学习环境,激发兴趣,发展思维,探究方法,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戏曲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1、学习鉴赏戏曲语言的方法。
2、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审美力。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培养人文情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人物语言是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精髓,教材中也明确指出,本单元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戏曲语言。因而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位为鉴赏古代戏曲语言,曲词的抒情性因抽象不易把握而成为教学的难点。对剧情,人物和主题的把握为鉴赏提供了基础。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在教法学法上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 1、设问题情境,电影画面情境,形成学习探究的一个个阶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真悟。
2、对于难以把握的人物情感,采用体验式教学形式,即(1)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直接体验,加深理解;(2)利用图片、电影、录音直观展示,获得真切感受。;(3)通过对不同类型语言的比较,获得对戏曲语言的认识。
五、说教学过程
古代戏曲语言主要有三个特点:口语化、音韵美和抒情性。口语化是曲白共同的特点, 音韵美和抒情性是曲词特点,鉴赏重在曲词,安排时由次到主,由易而难。
口语化和音韵美两个特点比较容易掌握,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完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语言的比较中发现戏曲语言的特点,并理解、体验其表达效果。这样,学生易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鉴赏戏曲语言的难点在于第三个特点:曲词的抒情性。在难点的突破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措施: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曲词进行重点鉴赏。如[滚绣球]和高潮部分的曲词。
2、设计问题情境,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如重点鉴赏的曲词都分两个层次设问:(1)、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情感?(2)、曲词是怎样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的?要让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
3、借助多媒体使抽象的感觉直观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模糊的效果明显化。如,听配乐朗诵,观看戏剧电影,让学生充分体验抒情性的曲词和流转回环的音乐相结合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文档为doc格式